Last updated:16-Feb-2024

無障礙古蹟旅遊指南第三期計劃
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無障礙旅遊 口述歷史 共融活動 共融出版 網台節目 傳媒報導 香港史學會
 
 

Facebook專頁

Facebook 專頁

WordPress 網誌

WordPress 網誌

YouTube 影片

YouTube 影片分享
 

《衙前圍.消失中的市區最後圍村》

由南宋至今,衙前圍村多次改建清拆重建,經歷各階段轉變,也於抗日戰爭中扮演了一角,參與了不少抗日驚險事件。隨著時光的洗禮,村中的古蹟、習俗逐漸消失,現在更是面目全非。

勾勒快將煙沒的六百年衙前圍歷史,重溫三街六巷的人、物、情。

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衙前圍村,始建於1352年,有逾六百年歷史,是香港市區碩果僅存的原居民中式圍村。由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,發展商開始收購古屋,並一一拆毀。2007年市區重建局與發展商合作,推行重建方案,除了「圍村三寶」及八間古屋外,其餘都將拆卸。2013年正式展開重建,這條歷史悠久的古村,即將消失於高樓大廈林立的石屎森林之中。


本書內容包括:

.略述南宋至今衙前圍多次改建清拆重建各階段的轉變。

.編著、策劃者十多年來深入衙前圍查看族譜文獻真蹟,史實有根據。

.訪問鄉中陳、李、吳三族父老,呈現衙前圍村民昔日生活以及抗日驚險場面。

.介紹村內古蹟、習俗,為消失中的衙前圍留下珍貴記錄。


 

《衙前圍.消失中的市區最後圍村》

策劃 共融網絡

編著 蘇萬興

出版 中華書局(香港)有限公司

初版 2013年4月

書號 ISBN 978-988-8236-19-0

定價 港幣 88 元

版權所有.翻印必究

劉蜀永 序

近些年,台灣出現「大家來寫村史」的運動。有台灣學者認爲,這是「挑戰大歷史,凸顯草根史」。其實草根史與大歷史,並不一定是對立的。草根史可以是對大歷史的補充和豐富。但無論如何,重視村史、社區史是人們歷史意識增強和社會進步的體現。

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,香港已從一個傳統的漁農社會轉化為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。但是由於多年來歷史教育的缺失,香港這個瞬息萬變的現代化社會有時會出現「歷史斷層」、「歷史失憶」,使人們對社會發展的前景和方向感到迷茫。

近年香港社會出現新的氣象,一些有識之士掀起「歷史熱」,重視「文物保育」,重視「集體回憶」,香港本地史書籍的出版數量也較以前大爲增加。這有助於本港市民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根源,溫故知新,探索社會發展的路徑。從這個角度看,蘇萬興先生的這本村史,可以説是為香港本地史的百花園又增添了一株小花,值得鼓勵和祝賀。

這本村史篇幅不算大,内容卻比較豐富。它涉及衙前圍這個古村的沿革、古跡、教育、民俗和人物等,對鄰近地區,如竹園村的史跡也有涉及。書中的「人物志資料」值得特別留意。作者選擇的這幾位人物人生經歷豐富多彩。透過他們的口述歷史等資料,我們對香港本地史的許多側面,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
蘇萬興先生的本職是工會工作,但對香港本地史的研究和推廣卻情有獨鍾。他編寫本地史書籍、擔任歷史課程導師、組織歷史文化考察,還和李國柱先生一起,開辦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歷史網站「共融網絡」。他對香港史的熱忱和執著令人欽佩。因此,我樂於接受他的邀約,為他的新書寫一短序,以示對他的敬重和支持。

2013年3月3日於嶺南大學

劉蜀永教授:嶺南大學榮譽教授、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

 
 
Copyright©共融網絡 Joint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