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st updated:16-Feb-2024

無障礙古蹟旅遊指南第三期計劃
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無障礙旅遊 口述歷史 共融活動 共融出版 網台節目 傳媒報導 香港史學會
 
 

Facebook專頁

Facebook 專頁

WordPress 網誌

WordPress 網誌

YouTube 影片

YouTube 影片分享
 

《蓮麻坑.人.物.情》

第一次到蓮麻坑是在2009年5月,當時的蓮麻坑給我的感覺是充滿神秘感,因為能夠到一次是相當的不容易。但到達蓮麻坑時,卻又覺得這個地方有如世外桃源,沒有市區,甚或新界大部份地方的繁囂。

第二次再訪蓮麻坑是在2010年1月,這一次到蓮麻坑專門到了葉定仕故居和葉氏宗祠等歷史建築作考察。在這次的考察中,結識了葉氏族人。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勞、熱誠、好客的傳統,與他們的交談中,知道了更多關於蓮麻坑葉氏族人的過去和現在。

該年的春節,我們接受了葉氏族人的邀請,到蓮麻坑參加他們的春節聯歡,更進一步增加了對當地的了解。
在接著的日子,我們認識了當年三打蓮麻坑礦坑的抗日英雄葉維里先生和他的戰友,又認識了當年跟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葉定仕先生的後人葉瑞山先生。

除了到蓮麻坑外,我們又專程到了位於上水的老戰士之家,拜訪葉維里和葉瑞山兩位耄耋老人,以及他們當年並肩抗日的多位老戰士。在他們身上,可以感受到老一輩人的愛國精神。

隨著政府宣佈蓮麻坑將會逐步解禁,對外開放,我們覺得有一種責任,要將蓮麻坑的人和事,撰寫成書,向大眾介紹。

為此,共融網絡成立了一個小組,先後多次到訪蓮麻坑村考察、訪問、整理資料,輯成本書。希望籍此書之面世,使讀者對蓮麻坑的人、物、情有更多的了解。


蓮麻坑人物情  

《蓮麻坑.人.物.情》

策劃/出版 共融網絡

計劃小組成員 蘇萬興 李國柱 林炳成 黃競聰 幸仲賢 謝秀慧

校對 杜金英 鄧家宙 陳覺聰

編輯 李國柱

初版 2011年9月

書號 ISBN 978-988-17279-6-7

非賣品.Copyright©共融網絡 Joint Network All Right Reserved

葉華清 序

蓮麻坑村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毗鄰深圳河之沙頭角區內,在香港與中國大陸接攘地帶,1950年被港英政府劃為禁區,以深圳河為界,香港人不得進入,村民需辦特別通行證才可進出禁區,一直至今(把蓮麻村一分為二,梧桐山下長嶺及徑肚等地屬中國,紅花山下的主村為香港)。蓮麻坑村歷史悠久,從清初年代創村至今約400年,村中有六姓:葉、劉、冼、張、官及曾,其中以葉氏族人口最多,是一條古老客家村。

至今蓮麻坑村(原居民)人口已逾萬人,多僑居在世界各地。蓮麻坑村曾有數個外遷移民潮,一百多年前給賣豬仔去美國、南美洲等地。第二個移民潮,在民國初期,大量移民去亞洲、東南亞以及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尼等地,一大部份回流中國大陸。第三個移民潮,50至80年代,大量移到歐洲、英國、荷蘭、德國、比利時等國。

蓮麻坑村是前沙頭角鎮十約(有百多條村落)中之第四約,一村一約,地大人口多。上世紀50至60年代有二千多人居於村內,是區內少有之大村落。蓮麻坑村人傑地靈,村民非常重視後代教育,全盛時期(約清朝中葉),村中同時期考得九名秀才,現今村公所之金榜題名人才輩出,如大律師、專科醫生、學術教授、企業領袖、博士、碩士及數以百計之學位人才。

因禁區政策,現今只有百餘人居於村內。蓮麻坑村四面環山,是一個大盤谷地,風景秀麗怡人,保留了原始鄉村風貌,沒有受到任何發展之污染,自然環境得以保存。

村內古蹟文物多不勝數,例如:同盟會會員、泰國中華商會會長葉定仕(由國父孫中山、胡漢民介紹入會)的故居,香港政府剛用了港幣一千萬修葺此建築物,其是仿照國父孫中山故居翠亨村。紅花山之鉛礦山,本村抗日英雄葉維里等人與東江縱隊曾在此三打日寇,最後戰勝及殲滅日寇二百餘人奪回礦山。紅花山上有數個蝙蝠洞,蝙蝠之數眾多,佔全香港之7成,品種繁多。

蓮麻坑河更是各種生態匯聚處,有各式各樣之魚類及淡水生物、山上有中藥草、奇花異果,品種數目繁多,更有珍禽異野獸如:黃麂、野豬、果子狸、穿山甲、箭豬等,紅花山上更有百多年歷史的英軍碉堡。

清末民初期間,蓮麻坑村更是中國大陸通往香港及至東南亞的必經之路,許多華僑曾在此歇息停留,並從這裡向南洋謀生發展。

本村的佈局據說是依照明代華南地區鄉村格局而成,村前為風水塘,背靠小丘而廣植樹木,現已樹木參天,此格局有調節四時氣溫的實際作用,風水塘有防洪儲水作用,這是前人的智慧表現。

香港政府計劃在2018年前正式開放蓮麻坑村禁區,香港人不再須辦禁區證,可自由出入本村。屆時來訪本村之旅客會非常多,蓮麻坑村將會是香港一個重點旅遊點。

根據政府有關部門規劃,會把蓮麻坑村一部份私人土地劃為保育、環保、郊野公園及具特殊科研究區等。這種造法嚴重侵犯村民業權。如果要動用私人土地及房屋時,應該先處理好收地補償及合理安置村民。環保及保育,必須以人為本,民生、保育要平衡,才可真正做到保育,方可持續發展,達致公眾、政府及土地擁有者,三方皆嬴。

葉華清

蓮麻坑村公所主席、原居民代表、敬修學校校監(2003年至今)

2011年9月

 
 
Copyright©共融網絡 Joint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